来源:优贝贝助孕网
发表时间:2022-06-30 13:56
胎停育是指胚胎发育到一个阶段发生了死亡而停止继续发育的现象。受精卵就像一颗种子,要经历一系列复杂而奇妙的过程,才会最终成长为一个健康的宝贝。
如果,在最初的阶段,受精卵出现发育异常而自动终止了发育称之为“胚胎停育”,胚胎停育是自然流产前的阶段,胚胎停育后如果被母体自我保护性的排出体外称之为自然流产,如果排出失败而残留在宫腔内称之为稽留流产。
如果发生胚胎停育,孕妇的一切妊娠反应都会逐步消失:
不再有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
乳房发胀的感觉减弱
阴道出血,常为暗红色血性白带
下腹疼痛,排出胚胎
临床表现因人而异,有的甚至一点儿迹象都没有,就直接出现腹痛,然后流产,或胚胎停育后无症状,通过B超常规发现。
当身体出现上述信号时就一定意味着胎停育嘛?
胎停育的诊断还要靠超声来诊断,B超监测胚胎:
≥6周无妊娠囊,或虽有妊娠囊但变形皱缩;
当妊娠囊已≥4cm却看不到胎芽;
胎芽的头臂长度≥1.5cm却无胎心搏动。
以上三种情况可诊断胎停育。
胎停的原因是比较多的,比较多见于胎儿的发育异常,严重畸形胎儿或者是严重的遗传性疾病,母儿血型不合等或者胎盘以及脐带有异常情况,比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急性绒毛膜羊膜炎。如果孕妇有严重的妊娠合并症或者并发症出现胎停以后,应当尽快地引产或者流产。
常见的胚胎停育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 -遗传因素
染色体数目多或者少(占86%),染色体结构缺失、倒位、易位等(占6%),其它如染色体镶嵌现象及亚显微染色体异常等(占8%)。这种染色体问题可能来源于胚胎自身或者来源于夫妻双方。
- 2 -生殖道解剖结构异常
子宫就是胚胎生长发育的场所,当这幢“房子”结构不对,空间变小或者环境出问题时势必会影响胚胎的生长。
如先天性子宫畸形、子宫肌瘤、子宫息肉等等。
- 3 -内分泌因素
雌激素、孕激素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胚胎着床及发育所依赖的,内源性激素不足或内环境紊乱,血糖升高,胰岛素升高等会满足不了胚胎的需要或者影响胎儿生长环境。
例如黄体功能不全,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高泌乳素血症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常用的检查项目有:生殖激素水平,包括月经第3天检测催乳素(PRL)、FSH、 LH、雌激素、雄激素,排卵后第7~12天检测孕激素水平。此外,还应检测甲状腺功能及空腹血糖,必要时行糖耐量试验。
- 4 -感染因素
包括弓形虫、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等微生物感染。
- 5 -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因素是母体产生自身抗体导致的,常见的有抗磷脂抗体,甲状腺抗体。同种免疫因素是母体免疫系统对胎儿抗原发生了免疫识别,造成免疫不耐受,对胎儿进行免疫攻击。
另外还有目前广受关注的“血栓前状态”,这种是由于母体中促凝物质成分升高或抑制凝血物质浓度降低所导致的一种血液易凝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血栓是及其容易产生的,当血栓引起蜕膜血管及胎盘血管梗塞,可造成胚胎缺血死亡。
- 6 -不明原因
使用目前的检查技术无法查出致病因素。
- 7 -环境因素
孕妇接触有毒的化学剂、放射性物质、服用一些药物、受到过度刺激、高温等等,都可能致使胚胎的损伤。
这里要提醒大家一下:胎停育已经发生的情况下是不可能逆转的,宫腔内的残留胚胎已经停止发育,留在宫腔内没有任何意义。
需要及时的做清宫处理,以免停育的胚胎在宫腔内长时间残留,造成稽留流产,引起宫腔内炎症。
所以,需要及早诊断,及早处理。
12周以前,处理相对较容易,通常选用药物流产,使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如果第三天未能排出或排出过程中出血量大,进行人工流产。12周以上住院引产。
对于出现胚胎停育的女性来说,如果想要探求病因,主要考虑因素应为胚胎停育的次数。
1、如果只是一次胚胎停育
如果只是一次胚胎停育,一般来说,偶发因素居多,因为胚胎停育本身就是自然选择优胜劣汰的结果,可能是此次受孕出问题,导致染色体异常,今后要在妊娠中继续观察。
一次胚胎停育可以针对引起胎停育的原因进行检查。如果没有针对性检查的话,当第二次怀孕时要密切观察。
最重要的是要放松心态,调理好身体,为下一次怀孕准备,一般不会影响第二次怀孕。
2、如果连续出现两次以上的胚胎停育
如果是两次胎停育,就要引起重视了,尽可能检查全面,对第二次流产物遗传学检测,检测夫妻双方染色体,寻找多次胎停育原因。
如果连续出现两次以上的胚胎停育,就要考虑复发性流产的可能,针对可能的病因进行检查,明确原因,便于指导下一次怀孕。
反复胎停育,免疫因素可能性大,孕妇往往自身免疫系统过强,在胚胎及附属物的引导下,引发自身免疫反应。此时,应该在风湿免疫科及产科专家指导下,共同制定一套合理的治疗方案,做好孕前检查。
一次偶然胎停育并不可怕,胎停育是自然选择优胜劣汰的结果。对于多次必然的胎停育,最重要的是寻找原因,放松心态,积极纠正胎停育原因,争取迎接下一次的宝宝。